微墨幽韵自媒体运营,微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宋代之后,人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,而写诗的水平感觉越来越低,说明了什么?
古代,笔墨纸砚那个年代,印刷术虽然有,但是也很落后。保留,传播文字量太大的信息很麻烦,所以书写著作,都追求凝炼。有限的字数,尽量反应出更多的信息量,就是好文章的重要标准 。春秋左传,经常有, 王亲征,北。您看,四个字,就记录了一场400甚至电视剧能讲好几集的事。就大王亲自带兵出征,打败了,叫败北。诗歌诗词,恰恰是最凝炼的语言精华。
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最最凝炼
道德经,论语都是薄薄的一小册,几千字而已,已经被后人学者解读出几百万,书千万字的含义了。
宋代以后直到今天,古典的,诗词创作水平是逐代下降,确是不争事实。不要创作水平下降,主要是广大欣赏群体,古文,古文字阅读理解能力逐代下降而造成的。所以就逐步丧失,减少了培植的土壤。广大普通百姓,学生们,排除掉因为义务教育的升学,功利因素,不需要国家提倡 真正发自内心喜欢这些的,百分比太少。
截止大清灭亡,历代还在延续科举取仕。广大平民学子为了翻身,为了为国效力,为民***都努力学儒家道家各种经典,苦练书法,文言文。尤其宋代,想考取公务员,当官,不但考核文章,对书法,写诗,甚至画画。所以那时代造就了欧阳修,苏轼这类诗文,书画,从政各个领域无一不精的全才。
语言过于凝炼是一种美,但是也有比较大的缺憾。就是解读起来比较难,比较类,特别容易产生歧义,产生争论。所以,古代文言文,包括诗词,逐渐就被白话文,被表现更精准的今天的汉语淘汰了,其实某些角度看,是一种文化损失,也是一种进步。
当年,电报普及到民间,因为按字收费,都很凝炼。今天,信息时代,要讲的越详细越好,合同越完善越好。
回答完毕,谢谢阅读。
在宋代以后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——宋词,很显然在宋朝没有了唐朝时候的诗的兴盛。但是这并不是说明,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越来越高,而写诗的水平却越来越低。
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,是由秦朝的诗歌发展到汉朝的歌赋,再到唐诗、宋词、元曲和明清的小说,这样一个发展路径。
这一发展路径反映的是:不同的文学形式是不同时期社会政治、经济发展的反应,因此具有多元兼容,雅俗共赏的特点,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,唐诗以前的诗歌和汉赋大多属于精英文学,深沉庄重、简洁精炼,而宋词以后的诸多文体,更多的是倾向于平民文学。
《文心雕龙》为刘勰所著,他在《时序》篇中指出,“时运交移,质文代变”、“歌谣文理,与世推移”,“文变染乎世惰,兴废系乎时序”,意思说的就是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发展变化制约着文学的发展。
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都学习过屈原《离骚》当中的一些段落,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比较艰涩难懂。待到我们学习唐诗的时候,了解了古体诗和近体诗,知道了他们对音韵格律的要求。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,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也有一定的规律。但是我们学习起来相对就容易的多,也比较直观。唐诗确实是把以前古代诗歌音节和谐,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是古代抒情的比较典型的形式。但是因为有格律和音韵的限制,也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,不能够自由的创造和发挥。相反宋词的出现,句子有长有短,更为灵活。可以说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***上光辉夺目的明珠,历来与唐诗并称“双绝”都代表一代文学的鼎盛发展。
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,自宋代以后,不是说人们作诗的水平越来越低下了,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,文学样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,形式更自由灵活,更倾向于平民文学。
我认为这反而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多元化,诗赋能力对人们来说不再是必需的技能!
社会发展下,人们变化的喜好
现代诗人·何其芳:“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,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,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”
从周朝的《诗经》,到稍晚一些,战国时代的《楚辞》,汉朝乐府,魏晋南北朝的民歌,唐诗,宋词,元曲,明清***,现代***以及散文,人们的见识在增长,喜好的东西在变化,表达方式也在产生改变。
唐诗宋词且不多说,其他的看名字很熟悉,但是内容似乎一下子又想不起来,但其实很多学过的内容这其中的。《诗经》的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”,《楚辞》里的《离骚》,属于汉乐府的《木兰诗》,属于南北朝民歌的《敕勒歌》,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,元曲里我们学过的包括马致远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,“枯藤老树昏鸦,小桥流水人家”。
相应的每个时代,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变化。比如“宋词”,“词”是始于南朝梁,形成于唐,极盛于宋,但宋人并不是只喜欢词,也写诗,只是没有唐人那般疯狂罢了。
再者,国家的教育政策也和诗赋兴衰有关,古代有科举之后,是士子出人头地相对更好的一个机会,而唐朝科举是要考诗赋的,这是唐朝掀起诗歌热的重要原因之一,那么宋朝科举自然也是会考到宋词的。
到了明清,封建专制的顶峰,科考也都是禁锢民智的八股文。盛极而衰,封建制的漏洞越来越多的暴露在人们眼前。有人就喜欢写***来抒情,然后就有人乐意在哪个天桥底下说书,恰恰民众也喜欢听这些书。明朝包括借古讽今的《水浒传》,清朝的《儒林外史》,《红楼梦》。再比如考场失意的蒲松龄,搜集了大量民间鬼怪故事合成了《聊斋志异》,刊印之后,风靡天下。
以下有两句对蒲松龄的评价,大家看后可感受到一些。
郭沫若: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,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”。
老舍:“鬼狐有性格,笑骂成文章”。
到了近现代,多种题材涌现,各有所专。散文,现代诗歌,***等等。其中大出彩者,鲁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一员,通过所创造的“孔乙己”,“祥林嫂”,“阿Q”等等角色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与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批判,这就是以他为代表的的近现代人的表达方式。
不一样的童年
80,90后的童年记忆里大多包含着“弹珠”“滚铁环”“黄泥巴”“自制的陀螺”等等一系列,而现在00,10后的童年记忆里大多都是游乐园,手机游戏。
这种变化也印证了社会的飞速发展,选择多元化,不同时代人们接触的和喜好的东西都变了。
结语
诗歌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了,包括它自身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。从2000多年前的周朝到现在,人类文明,社会,主体肯定是在不断进步的,现代也有很多诗文大家,但这种体裁只是大家众多选项中的一种了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h-jitai.cn/post/61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