馆陶的自媒体平台-馆陶媒体电话
说说大家最喜欢的古代名将?
1、李牧
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,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,抗击匈奴;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。终其一生,主要是做为武将活跃于历史舞台的。
李牧真正意义上的与匈奴一战只有一次,但仅仅是这一次,就打的匈奴几乎十年不敢南下。此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及至,先是连败五阵,丢弃牛羊辎重无数,将匈奴主力从他们擅长的草原引诱到***所擅长的长城***来进行决战,并以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。
接着火速出击,深夜***人马,夜袭匈奴大营,把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。
2、蒙恬
在黄河之滨,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。蒙恬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,一举收复河套、阳山、北***等(今内蒙古)地区。使匈奴望风而逃,远遁大漠。
汉代贾谊就评价当时匈奴的状态说:“不敢南下而牧马。”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,使其溃不成军,四处狼奔。匈奴几十年不敢进汉地,蒙恬功至高也。
3、卫青
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,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,曾七战七捷,收复河朔、河套地区,击破单于,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。
卫青善于以战养战,用兵敢于深入 ,为将号令严明,对将士爱护有恩,对同僚大度有礼,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。
元封五年卫青逝世,起冢如庐山,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,谥号为“烈”。
4、霍去病
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,善骑射,用兵灵活,注重方略,不拘古法,勇猛果断,善于长途奔袭、快速突袭和大迂回、大穿插作战。
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,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。在两次河西之战中,霍去病大破匈奴,俘获匈奴祭天金人,直取祁连山。在漠北之战中,霍去病封狼居胥,大捷而归。
元狩六年,霍去病因病去世,年仅24岁(虚岁)。武帝很悲伤,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,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,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,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,追谥为景桓侯。
5、李靖
征东突厥战役,突厥三十万大军压境北线,与唐军相持,李靖却完成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最伟大的迂回穿插战。此战杀敌万人,突厥军与唐军伤亡比例高达10:1。
李靖才兼文武,出将入相,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。公元760年(上元元年),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,并配享于武成王(姜太公)庙。他写有《李靖六军镜》等多部兵书,大都已经失传,后人编辑了《唐太宗李卫公问对》,在北宋时期列入《武经七书》,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。
6、裴行俭
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。高宗废王立武时,裴行俭因私议论,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。
调露元年(679)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反叛,侵逼安西。当时裴行俭受命册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,途经西州时,募得万骑,便***为畋猎,以计俘都支,将吏于碎叶城为他立碑纪功。同年,率军平定突厥阿史德温傅、阿史那伏念的叛乱。
使突厥几十年不敢骚扰,直到武则天后期,才又侵扰中华。裴将军本人也病死于征讨西突厥的行军路上,享年64岁。
7、王忠嗣
***十八年,出任兵马使,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。***十八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,斩敌数千,吐蕃赞普仓皇逃走,后接替王侄担任陇右节度使。
此时的王将军也与霍去病一样,只有18岁,可谓是少年英雄。
***二十六年北伐契丹,率十万骑兵,北出雁门,于桑干河三战三捷,奚、契丹联军全军覆没。天宝初年,大败突厥叶护部落,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。天宝元年,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,大破吐蕃北线主力,吐蕃死伤数万人,两王子阵亡。
8、岳飞
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,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,缔造了“连结河朔”之谋,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,夹击金军,以收复失地。
岳飞治军,赏罚分明,纪律严整,又能体恤部属,以身作则,他率领的“岳家军”号称“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打掳”,金人流传有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的评语,表达对“岳家军”的由衷敬畏。
谁说女真满万不可战,十万金军照样在岳家军面前碰得头破血流,而且还是女***最擅长的野战,而且岳家军每次的参战兵力还远远少于女***。
今天的人很难想象,当时的岳飞是在一种怎样的情况下抗战的。今天的人更难想象,堰城大战两万岳家军击败女***精锐的辉煌是怎样书写出来的。
9、徐达
徐达和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左榜右臂。常遇春更自称将兵十万横扫天下,大有汉朝时焚侩自请十万兵扫匈奴的气概。但朱元璋经深思熟虑还是选择了徐达为帅,徐达也不负众望,一举将元朝打回老家。
《倚天屠龙记》中的汝阳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,灭刘福通的红巾军的是他,收服张士诚的也是他,多次打的朱元璋部败退的还是他。而徐达却能在滁州之战中将其精锐歼灭,并迫其***。
明朝几乎一半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,朱元璋也曾赞颂他为“万里长城”。
10、戚继光
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,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,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;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,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,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。
同时,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,他改造、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;他建造的大小战船、战车,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;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,进可攻退可守,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。
今人提到戚继光,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平倭大功。然而区区千人倭寇,竟能横扫中国海岸线,明朝当时的***与孱弱由此可见。即便最后倭寇平定,对于整个大明帝国而言,也实在没什么好炫耀的。
而戚继光的戚家军,也只是那个年代中国军队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而已。
吴起 李牧 蒙恬 韩信 班超 陆逊 司马懿 赵云 陈庆之 李靖 李勣 程名振 裴行俭 苏定方 李光弼 李晟 李愬 李存孝 刘词 耶律休哥 狄青 岳飞 毕再遇 傅友德 戚继光 左宗棠
中国古代历史上拥有着辉煌灿烂的军事文明,中华大地上古往今来的各种战争也催生了灿若星河的军事天才。这些天才将领中有一些得以名垂青史光耀万丈,而另一些则默默无闻隐于史册。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其中一位军事天才盛庸。
靖难之役
明太祖在位期间,盛庸担任都指挥。建文帝即位以后大力削藩,太祖四子燕王朱棣发动“靖难之役”,起兵南进意图称帝。盛庸以参将身份先后在耿炳文、李景隆手下讨伐燕王。朱棣起兵之后一路并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,建文二年(公元1400年)四月又打败了备受看好的李景隆,李景隆率部逃走。朱棣率领燕军全力追击,盛庸与山东参政铁铉全力固守济南城,这位铁铉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忠臣。双方的斗争其间,明军甚至使用写有太祖名号的铁牌挂在城墙上,使燕军进攻不得。燕兵围攻济南三月不下。盛庸、铁铉等发动夜袭,燕兵大败,济南之围于是得以解脱,盛庸等乘胜收复了德州。因为此战大挫燕军士气,盛庸被封为“历城侯”,食禄一千石,不久又被命为平燕将军,任总兵官。铁铉也晋升兵部尚书、参赞军务。
铁铉雕像
当时吴杰、平安防守定州,盛庸驻扎德州,徐凯屯于沧州,彼此结成犄角之势。公元1400年冬,燕军进攻沧州,徐凯等被生擒。盛庸于是率军驻扎东昌进行拦击。燕军直逼盛明军左翼,结果盛庸所部军阵严谨,不为所动。燕军改而冲向明军中坚,盛庸以重兵包围朱棣。眼看着朱棣被围就要被明军擒拿,燕将朱能率部来救,朱棣于是得以脱险。但燕军此战死伤颇多,朱棣喜爱的战将张玉也死于阵中。次日,燕军与明军再次交手,燕军又战败,退至馆陶。盛庸命令吴杰、平安所部从真定拦截燕军归路。燕军备受打击,直至次年正月,燕军击败明军才得以返回。
建文三年三月,燕兵又南出保定。盛庸率军力战,燕军大将谭渊、明军庄得等都战死。接下来的战斗双方互有胜负。两军疲敝之际,忽然风尘大起,燕兵乘机喊杀起来,盛庸所部大败,逃回德州。不久燕将李远在沛县焚毁运粮船只,盛庸军于是缺乏粮饷,战力和士气均走向颓势。建文四年,明军在灵璧战败,平安等被生擒。盛庸独军难支,退守长江。燕兵渡过淮水,发动进攻,盛庸所部已经难以招架,接连在扬州等地遭遇失败后军队溃散。
称帝后的朱棣
朱棣获胜后接受了盛庸的投降,并命他镇守淮安。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,盛庸退休。但不久因为千户王钦、都御史陈瑛等人弹劾盛庸,盛庸以***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。
盛庸在“靖难之役”期间忠心耿耿追随建文帝,曾在靖难之役多次痛击朱棣。大家知道,永乐大帝朱棣后来南征北战,平西南,征蒙古,战功赫赫。而盛庸能够数次挫败朱棣,可见其军事才能之高超。
参考资料:
胡林辉:《明史·盛庸传》补阙
孙志江、何荣芝:“靖难之役”中建文帝失利探因
罗崙:朱棣在“靖难之役”中的军事成就
回答者: 雷晓凡,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,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。
个人简介:雷晓凡,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,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长,季我努学社自媒体主编,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员。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”采访与资料整理工作。目前研究方向为民国政治史、抗战金融史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h-jitai.cn/post/504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