衢县自媒体运营-衢县自媒体运营招聘
北宋发生的方腊起义,宋江起义,哪个影响大?
回顾宋朝历史,宋朝期间发生了好多次起义***,针对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我的看法是以下观点。
方腊起义很多人只是在《水浒传》里了解了一部分。但是和历史相差很大。方腊起义的起点在当时的两浙路(今浙江一带)从起义到方腊主力歼灭用了不到一年时间,其余参与分散势力,也在一年之内歼灭。虽说时间很短,但起义规模发展迅速,一度扩展到了今天江西,安徽,江苏部分地带,规模庞大,而且还建立了地方***。起义期间给宋朝造成了不可挽回岌岌可危的危险局面。
经济上:宋朝末年,国家经济南移,两浙路在当时属于纳税大省!起义造成了交通阻塞,良田无人耕种,城市在起义中遭到破坏的局面,经济重心受到影响,导致宋朝税收减少。为了镇压义军,出动兵力,虽然时间不长,由于战场分散,战线漫长,宋朝经济进一步加重,给大宋和两浙一带带来很大经济损失。造成了国库空虚。
外交上:镇压义军内乱的过程中,无力应接***势力,导致北方游牧势力和野心也迅速膨胀。而北方的游牧民族目睹了一切过程,摸清了宋朝的利弊。为宋朝加速灭亡,提供了基础!
《续资治通鉴》有这样描述:‘’凡破六州,五十二县,戕贫民二百万‘’。
宋人方勺《青溪寇轨》里面也有记载:为平方腊,‘’所杀平民不下二百万‘’。
宋江起义***皆知,在今天梁山一带。也是通过《水浒传》大家有了认知。但是现实中宋江起义和《水浒》里面也相差甚远。原本没有电视剧里面那么浩浩荡荡。宋江起义根本原因是***国力空虚,官府为了筹备资金,看上了梁山水泊这块宝地,宣布梁山水泊全部充公,禁止百姓擅自打渔等一系列工作,违者轻从罚,重量刑的制度。当地一些靠水上营生的渔民就断了生计,在加上宋朝后期税务繁重,皇帝不问朝政,官府欺压百姓,民不聊生。在宋江等领导人的指挥下,为了反抗暴政维持生计,又借着梁山水泊易守难攻的地形与官府展开了厮杀,一度对朝廷威胁。据说最后被知州张叔夜劝降招安,起义军结束!宋江起义没有和朝廷军队发生大规模的正面交锋。只是宋朝一场规模的农民起义军!
方腊起义,大规模的战争,加速了宋朝灭亡的时间,影响比宋江起义要大的多!
以上是个人观点,请大家积极探讨和微微批评!
回答如下:
在历史上的影响,方腊起义超过宋江起义,宋江起义的规模远不能和方腊起义的规模相提并论。在明清及当今的民间知名度及影响力,宋江起义则远远超过方腊起义,特别是宋江个人形象几乎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
宋江起义
宋江起义始于北宋宋徽宗宣和元年(1119年),终于宣和三年(1121年)五月,跨时三年,最后被张叔夜镇压,起义失败。
历史记载如下:
宋徽宗宣和元年(1119年),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(梁山泺)起义,率众攻打河朔、京东东路(今山东青州),转战青州、齐州(今山东济南)至濮州(今山东鄄城北)间,攻陷十余州县城池。十二月,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,招安宋江,未成,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。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(今山东临沂)。
宣和三年(1121年)二月,攻取淮阳军(今江苏睢宁),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(今江苏连云港)。五月,宋江率众登岸后,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,船只被焚,宋江战败被俘,起义失败。
方腊起义
几乎就在宋江起义的同时,方腊***托“得天符牒”, 利用摩尼教宗教理论,发动农民起义。方腊起义始于北宋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初九(1120年10月),终于宣和三年(1121年8月)八月二十四日,跨两年,实际持续不足一年,便即被童贯镇压,起义失败,方腊被杀。
历史记载如下:
1120年(徽宗宣和二年)秋举行起义,聚众百万,攻占六州五十二县,方腊自称“圣公”,年号“永乐”,设置官吏将帅,建立了自己的***。宋徽宗派童贯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南下镇压起义。公元1121年(宣和三年)四月,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,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。公元1121年8月,方腊被朝廷处死,起义失败。
方腊起义与宋江起义对比表
在民间影响中,方腊起义为什么反而不如宋江起义,或者方腊反而不如宋江呢?
宋江起义史载于《宋史·徽宗纪》、《宋史·张叔夜传》、《宋史·侯蒙传》,其演义化、故事化肇始于南宋编印的《宣和遗事》,明初出版的历史演义小说《水浒传》,将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及其个人形象定格并开始流传。
随后通过戏曲、说书的艺术加工,将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,广泛流传于民间;及至电台、影视的普及,随着刘欢演唱的《好汉歌》传遍大江南北,以至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。
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的《水浒传》,更是多有相关精彩章节节选进课本教材,甚至有老师要求学生通读《水浒传》,在学生之间口口传颂,代代相传。
《水浒传》还被翻译成了多种文字,在国外很多国家流传开来,如18世纪流传到日本、朝鲜,朝鲜最早的***之一《洪吉童传》和日本曲亭马琴的***《南总里见八犬传》的创作,都受到了《水浒传》的影响。19世纪,《水浒传》又流传到了欧美各国,出现了德语、法语、英语等译本。
而方腊,很遗憾,很多人知道有方腊这个人和方腊起义这回事,大都是从***《水浒传》开始的,只是作为其中配角,搭《水浒传》的便车,从而流传于民间。
两宋国祚320年,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,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。
如果没有《水浒传》,宋江起义和历史上众多农民起义一样,只专供历史专家学习研究,将湮灭于历史长河中,即便是同一时期的其他起义,如四川王小波起义、江南陈硕真起义,现如今又有多少人知晓?
读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等许多历史演义***,就如读金庸的武侠***,要把它们当历史真实***来看,那就误入歧途,贻笑大方了。
包括我们现在的许多自媒体,历史解读众多,应该以真实发生的历史***为根本,不杜撰,不臆想,方能避免以讹传讹。
以此为戒。
在北宋的历史上,据史书的记载,方腊是有名的起义军首领。而宋江在一些史书上的记载,充其量就是一伙流寇,甚至都称不上正规的起义。因此方腊起义的规模及影响远远大于宋江。
一、方腊起义
在北宋末年,由于朝廷政体混乱,再加上对外战争中失败求和等原因,导致国库空虚,朝廷***不堪。百姓的赋税徭役也异常繁重,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据史书上记载,方腊性情豪爽,再加上他出生贫苦,能代表广大劳苦大众的心声,因此深得民心。
起初,方腊与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首领一样,***取教义信仰的方式吸收、发动劳苦大众反抗***堕落的朝廷。
公元1120年,方腊起义军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***。属地包括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的六州52县,几乎占据了东南的半壁江山,有力地破坏了北宋***的稳固性。可以说,方腊是当时唯一能与朝廷对抗的农民起义***。
公元1121年4月,方腊起义军被北宋朝廷击败,包括方腊在内的三十多人被俘,最后被朝廷处决。
二、宋江
据《宋史》及《东都事略》的零星记载,宋江一伙只是一群四处流窜作案的流寇,几乎谈不上多大的规模。
他的起事及覆灭,史书上均无明确记载,足见其影响并不大。
但影响力不大的宋江为何如此有名?这完全得益于四大名著之一的《水浒传》。
或许正因为宋江是一伙流寇,所流窜作案的地方比较多,也就到处留下了零星的故事。
最后经说书人口口相传,再由***家艺术加工,搞出了与天罡地煞相对应的梁山泊108好汉,并塑造出了水泊梁山、聚义厅,演绎出了令生活在最底层劳苦大众所快意恩仇的***故事。
可以说方腊是有正史记载的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起义***,而真实的宋江仅仅是一伙流寇,他的故事(包括最后宋江接受招安,受朝廷委派征讨方腊等故事)都是***情节。因此,相比较而言,当然是方腊的农民起义影响大!
北宋末年,朝政***、民不聊生,各地起义此起彼伏,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,便是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。然而,由于《水浒传》的影响,大部分人对于宋江起义更为熟悉,甚至认为宋江起义的影响力要比方腊起义更大,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?
宋江起义:宣和元年(1119年)至宣和三年(1121年)
北宋末年,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困难,遂将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归“公有”,对入湖***、***藕、割蒲的百姓根据船只大小收取重税,并对违禁者以盗贼论处。然而,本就贫苦的百姓哪里承受的起税赋,靠水吃水的百姓生活无着,对朝廷的不满开始集聚到了极点。
宣和元年(1119年),宋江等三十六人占据梁山泊,招募义军,正式宣告起义,并随即率兵攻打河朔、京东东路,“横行河朔、东京,官兵数万,无敢抗者”,后又转战于青、齐至濮州一带,先后攻陷十余郡城池,惩治贪官,杀富济贫,声势日盛。
同年十二月初二,宋徽宗赵佶接到起义的消息,在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议下,***取“赦过招降”之策,派人前往诏安,但并未成功,于是派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。宋江则避敌锋芒,率起义军自青州南下沂州,与官军周旋一年有余。
宣和三年(1121年)二月,宋江率领义军攻取淮阳后,从沭阳乘船进抵海州(今连云港)。海州知州张叔夜派遣探马探知义军动向,在得知宋江以十余条钜舟直趋海滨后,遂招募精锐士兵一千余人在近城处设伏,另派小股部队踞海诱战。
同年五月,宋江果然率兵登岸来攻,结果遭到张叔夜的伏击,战败的同时,船只也被焚毁,退路断绝之下,宋江等人遂战败被俘,起义就此被镇压。宋江战败接受诏安之后,是否参与平定方腊起义的战斗,目前史学界仍有争论。
事实上,两宋曾爆发过大大小小数百次农民起义,宋江起义其实只是其中规模和影响力较小的一次,其之所以为人所熟知,主要源于南宋的《宣和遗事》和明朝的《水浒传》,而我们所熟知的故事,其实是经过演义和虚构之后的。
方腊起义:宣和二年(1120年)至宣和四年(1122年)
从政和元年(1111年)开始,东南地区便深受“花石纲”之害,老百姓深受剥削压迫,反抗情绪日益高涨,方腊则趁机暗中组织发展势力。
宣和二年(1120年)十月初九,方腊***托“得天符牒”,率领农民军发动起义,自称圣公,建元永乐,设置官吏将帅,以头巾区别等级,头扎红巾等各色头巾作为标志,建立农民***。不到十天时间,义军便发展至数万人。
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,方腊义军在青溪县息坑全歼两浙路常驻官军五千人,兵马都监察颜坦被杀,随后,乘胜进取青溪县,俘获县尉翁开。此后,又先后攻克睦州、寿昌、分水、桐庐、遂安、歙州、富阳、新城等地,直逼杭州。
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,起义军攻入杭州,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、廉访使赵约,知州赵霆逃走。与此同时,苏州石生,湖州归安县陆行儿,婺州兰溪县朱言、吴邦,永康县陈十四,处州缙云县霍成富、陈箍桶等纷纷领导当地农民参加起义。而台州仙居县吕师囊,越州剡县裘日新,衢州郑魔王等也领导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。湖、常、秀等州农民,也“结集徒众”,准备攻打州县。
眼看起义规模越来越大,宋廷一面停运花石纲,并罢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职,意图熄灭百姓怒火;另一面则派童贯任江、淮、荆、浙等路宣抚使,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,调集京畿的禁军和陕西六路蕃、汉兵十五万,南下镇压起义。
宣和三年(1121年)二月,方腊北伐失败之后,宋军包围杭州,义军历经苦战,终因粮尽援绝被迫撤出杭州。至四月,义军形势急转直下,同月二十四日,宋军发动总攻,义军七万余人壮烈牺牲,方腊及其妻邵氏、儿子方亳、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,押往汴京后被杀。方腊被俘之后,义军各部仍然坚持抵抗,直到宣和四年(1122年)三月,才完全被宋军镇压下去。
如上所述,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虽然均持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,但就规模和影响力来说,无疑方腊起义更为巨大。宋江起义虽然辐射范围也较大,但始终没能建立起稳固的根基,更像是流寇一般四处游荡,结果最终被地方部队剿灭;而方腊起义最鼎盛时期,则建立了包括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***,对宋廷形成了巨大威胁,以至于朝廷不得不抽调十五万大军前往平叛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h-jitai.cn/post/1211.html